1.
安裝 openssh
>sudo pacman -S openssh

 

2.
編輯 SSH 伺服器設定檔 /etc/ssh/sshd_config
>sudo vi /etc/ssh/sshd_config

確定以下選項是開啟的
ListenAddress 0.0.0.0
Protocol 2
PermitRootLogin no
ChallengeResponseAuthentication no
UsePAM yes
Subsystem sftp /usr/lib/ssh/sftp-server

 

3.
測試 SSH 伺服器是否運作正常
>sudo /etc/rc.d/sshd start

 

4.
將 sshd 加入開機程式群
>sudo vi /etc/rc.conf
DAEMONS=(syslog-ng ... kdm)
加入 sshd
DAEMONS=(syslog-ng ... sshd kdm)

 

5.
編輯容許連線主機檔 /etc/hosts.allow
>sudo vi /etc/hosts.allow
加入
sshd: ALL

完成

small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裝 KDEmod 4.2 實錄
包含i686 和 x86_64
顯卡分別為:
i686 是用 ATI Radeon 9600XT
x86_64 是用 Nvidia Geforce 7950GT

1.
安裝 xorg
>sudo pacman -S xorg

 

2.
安裝顯示卡驅動

2.1.
i686 (ATI)
>sudo pacman -S xf86-video-ati

x86_64 (Nvidia)
>sudo pacman -S nvidia

2.2.
使用 Nvidia 顯示卡可用 nvidia-xconfig 產生 xorg.conf
>sudo nvidia-xconfig

 

3.
安裝裝置導引程式 dbus hal
>sudo pacman -S dbus hal

3.1.
測試 hal 是否可正常執行
>sudo /etc/rc.d/hal start

3.2.
若運作正常,將 dbus hal 加入開機程式群
>sudo vi /etc/rc.conf
DAEMONS=(syslog-ng ... )
加入 dbus hal
DAEMONS=(syslog-ng dbus hal ... )

3.3.
將帳號加入光碟群組 (optical) 與儲存裝置群組 (storage)
>sudo gpasswd -a <帳號> optical
>sudo gpasswd -a <帳號> storage

 

4.
安裝 ALSA 音效
>sudo pacman -S alsa-utils alsa-oss

4.1.
將 ALSA 加入開機程式群
>sudo vi /etc/rc.conf
DAEMONS=(syslog-ng dbus hal ... )
加入 alsa
DAEMONS=(syslog-ng dbus hal alsa ... )

4.2.
將帳號加入音效群組 (audio)
>sudo gpasswd -a <帳號> audio

 

5.
安裝 KDEmod 4.2

5.1.
將 KDEmod 套件庫加入 pacman
>sudo vi /etc/pacman.conf

i686
[kdemod-core]
Server = http://ftp.wh-stuttgart.net/kdemod/core/i686
Server = http://chakra-project.org/repo/core/i686/
[kdemod-extragear]
Server = http://ftp.wh-stuttgart.net/kdemod/extragear/i686
Server = http://chakra-project.org/repo/extragear/i686/

x86_64
[kdemod-core]
Server = http://ftp.wh-stuttgart.net/kdemod/core/x86_64
Server = http://chakra-project.org/repo/core/x86_64/
[kdemod-extragear]
Server = http://ftp.wh-stuttgart.net/kdemod/extragear/x86_64
Server = http://chakra-project.org/repo/extragear/x86_64/

ftp.wh-stuttgart.net 這是位於德國的鏡像站
在我家速度比較快
chakra-project.org 是官方站點

5.2.
安裝 KDEmod 4.2
>sudo pacman -Sy kdemod

5.3.
測試 KDEmod 是否運作正常
>sudo /etc/rc.d/kdm start

5.4.
若測試正常,將 kdm 加入開機程式群
>sudo vi /etc/rc.conf
DAEMONS=(syslog-ng dbus hal alsa ... )
加入 kdm
DAEMONS=(syslog-ng dbus hal alsa ... kdm)

6.
安裝文泉驛字型
>sudo pacman -S wqy-zenhei wqy-bitmapfont

6.1.
更換系統字型
System Settings」->「Appearance」->「Fonts
 點選「Adjust All Fonts」按鈕
勾取「Font
選擇「WenQuanYi Zen Hei

 

7.
讓 GTK 程式擁有 KDE 的外觀

7.1.
安裝 GTK-QT 外觀轉換程式
>sudo pacman -S kdemod-extragear-gtk-qt-engine \
qtcurve-gtk2 qtcurve-kde3 qtcurve-kde4

7.2.
設定 GTK 程式外觀
System Settings」->「Appearance」->「GTK Styles and Fonts
在「GTK Styles」->「Use another style:」選擇「QtCurve

small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 ubuntu 上用習慣 sudo
在 Arch Linux 沒有還真不習慣
以下為安裝步驟:

1.
以 root 身份安裝 sudo
>pacman -S sudo

 

2.
編輯 sudo 的使用者清單 /etc/sudoers
>visudo

在空白處加入
%root  ALL=(ALL) ALL

%root 表示 root 群組

 

3.
將使用者加入 root 群組
>gpasswd -a <帳號> <群組>

 

搞定!以後就可以用 sudo 執行管理員程式

small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buntu 上有個 script (adduser) 是增加使用者
這次安裝好 Arch Linux 想說來增加使用者
於是想試試看這指令在 Arch Linux 上是不是也可行
沒想到還真的有

1.
首先輸入指令
>adduser

2.
輸入新的使用者
Login name for new user [ ]: smalldd

3.
輸入使用者 ID ,不輸入會自動找可用的 UID
User ID ('UID') [ default to next available ]:

4.
輸入預設群組,預設是 users
Initial group [ users ]:

5.
輸入額外的群組,多個群組可用逗號 ( , ) 分隔
Additional groups (comma separated) [ ]:

6.
使用者家目錄,預設是在 /home 目錄下有個使用者名稱的目錄
Home directory [ /home/smalldd ]

7.
Shell ,預設是 bash shell
Shell [ /bin/bash ]

8.
使用者有效期限,預設是無限
Expiry date (YYYY-MM-DD) [ ]:

9.
接著跳出剛輸入欲建立使用者之資訊
確定建立按 Enter,取消按 Ctrl + c

10.
建立完使用者會要求變更使用者資訊
Full Name [ ]: smalldd
Room Number [ ]:
Work Phone [ ]:
Home Phone [ ]:
Other [ ]:

11.
輸入使用者密碼,並再輸入確認
Enter new UNIX password:
Retype new UNIX password:

使用者建立完成

small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玩過 ubuntu 後,偶爾也想換換口味。

1.
由於我的主機是 IDE 的硬碟
開機的時候要選
Boot Arch Linux Live CD[legacy IDE, no SATA]

 

2.
登入「arch」或「root」帳號以進行系統安裝
執行 /arch/setup 進行安裝
>/arch/setup

 

3.
選擇套件來源
Select Source

3.1.
由於我想裝套件庫內最新的套件,選擇線上套件庫
FTP/HTTP

3.2.
設定網路
Setup Network
接著選擇網卡,用 DHCP 方式取得 IP
由於小弟弟的主機的網卡是 Realtek 8169,
系統沒有幫小弟弟掛載這張網卡的驅動,
還好光碟內有這張網卡的驅動,
下指令掛載好驅動就可以用了
>modprobe r8169

3.3.
選擇鏡像站
Choose Mirror
小弟弟是選
http://archlinux.unixheads.org

 

4.
設定日期時間
Set Clock

4.1.
選擇硬體時間是 UTC 還是區域時間(Local),
由於這台主機先前是裝 ubuntu server,
小弟弟選的是 UTC 時間

4.2.
選擇時區(Time zone)
先選 5 Asia => 43 Taiwan

 

5.
設定硬碟磁區
Prepare Hard Drive

5.1.
分割磁區
Partition Hard Drives

5.2.
設定掛載點
Set Filesystem Mountpoints

 

6.
選擇預安裝套件
Select Packages
選擇基本套件「base

 

7.
安裝套件
Install Package

 

8.
設定系統
Configure System

8.1.
選擇文字編輯器,小弟弟選擇 vi

8.2.
設定 rc.conf,以下擷錄部份
LOCALE="en_US.utf8"
HARDWARECLOCK="UTC"
USEDIRECTISA="no"
TIMEZONE="Asia/Taipei"
KEYMAP='us"

主機名稱
HOSTNAME=“smalldd"
網路設定
eth0="dhcp"
INTERFACES=(eth0)

8.3.
設定語系 locale.gen
zh_CNzh_TW 開頭取消詿解

8.4.
設定 root 密碼
Root-Password

 

9.
安裝開機引導程式
Install Bootloader

9.1.
選擇安裝 GRUB
安裝在沒有軟體陣列(Software RAID)
並具有 /boot 磁區的硬碟

small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udo hdparm -i <device>
<device> 為硬碟代號

像小弟弟下
>sudo hdparm -i /dev/sda

就會顯示出小弟弟 /dev/sda 硬碟的資訊


 Model=ST3250823AS                             , FwRev=3.02    , SerialNo=            3ND0XXXX
 Config={ HardSect NotMFM HdSw>15uSec Fixed DTR>10Mbs RotSpdTol>.5% }
 RawCHS=16383/16/63, TrkSize=0, SectSize=0, ECCbytes=4
 BuffType=unknown, BuffSize=8192kB, MaxMultSect=16, MultSect=?16?
 CurCHS=16383/16/63, CurSects=16514064, LBA=yes, LBAsects=488397168
 IORDY=on/off, tPIO={min:240,w/IORDY:120}, tDMA={min:120,rec:120}
 PIO modes:  pio0 pio1 pio2 pio3 pio4
 DMA modes:  mdma0 mdma1 mdma2
 UDMA modes: udma0 udma1 udma2 udma3 udma4 udma5 *udma6
 AdvancedPM=no WriteCache=enabled
 Drive conforms to: Unspecified:  ATA/ATAPI-1,2,3,4,5,6,7

 * signifies the current active mode

small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查詢硬碟的 UUID
>sudo vol_id <device>
<device> 硬碟的裝置名稱

小弟弟的硬碟裝置名稱為 /dev/sdb1
指令輸出的結果為

ID_FS_USAGE=filesystem
ID_FS_TYPE=jfs
ID_FS_VERSION=
ID_FS_UUID=c7134ddc-42cd-4abf-9807-ba93992fb696
ID_FS_UUID_ENC=c7134ddc-42cd-4abf-9807-ba93992fb696
ID_FS_LABEL=
ID_FS_LABEL_ENC=
ID_FS_LABEL_SAFE=

2.
寫入檔案系統表格檔(filesystem table)
>sudo vim /etc/fstab
增加以下資訊
UUID=<uuid>    <mount point>    <vfstype>    <option>    <dump>    <pass>
<uuid> 為硬碟 UUID
<mount point> 為掛載點
<vfstype> 為檔案系統格式
<option> 為掛載選項
<dump> 為是否能備份
<pass> 為是否要檢驗磁區

小弟弟增加的資訊為
UUID=c7134ddc-42cd-4abf-9807-ba93992fb696   /media/320GB  jfs  relatime  0  2

3.
掛載剛剛設定的硬碟資訊
>sudo mount -a

若硬碟已經掛載的,必須先缷載
>sudo umount <device>
<device> 為硬碟裝置名稱

像小弟弟的硬碟裝置名稱為 /dev/sdb1
指令就是
>sudo umount /dev/sdb1

small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取得硬碟的 UUID 有兩種方法

1.
以指令取得硬碟的 UUID
>sudo vol_id <device>
<device> 裝置名稱

假設有一硬碟的裝置名稱為 /dev/sdb1
那指令就是
>sudo vol_id /dev/sdb1

2.
列出所有 UUID
>ls -l /dev/disk/by-uuid
這方法會列出系統上所有裝置的 UUID

small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掛載 USB 外接硬碟,磁碟格式為 ntfs,卻遇到  Cannot mount volume
錯誤訊息是 mount: wrong fs type, bad option bad superblock 怎麼辦
別緊張,可以用手動的方式掛載 ntfs 硬碟

1.
首先你必須先知道 USB 外接硬碟的裝置名稱
小弟弟的 USB 外接硬碟 名稱為 /dev/sdc1

2.
建立掛載點(mount point),就只是一個資料夾,用於掛載 USB 外接硬碟
>sudo mkdir /media/<directory>
<directory> 看你高興資料夾名稱要叫什麼

小弟弟這顆硬碟 volume 是 320GB,故名思義它有 320GB 的空間
所以指令為
>sudo mkdir /media/320GB

3.
掛載 USB 外接硬碟
>sudo mount -t <vfstype> <device> <mount point>
<vfstype> 檔案系統格式
<device> 要掛載的裝置
<mount point> 掛載點

小弟弟的裝置的 /dev/sdc1,檔案系統格式為 ntfs,掛載點為 /media/320GB
指令為
>sudo mount -t ntfs-3g  /dev/sdc1 /media/320GB

 

下完指令後,若有跳出檔案瀏覽器表示掛載成功

small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 Synaptic 內選擇 scim-tables-zh 這套件
Synaptic 會自動把相依套件 scim-modules-table 選擇

安裝後重開機便可輸入用倉頡五代輸入中文

small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